文艺批评 | 范雨素、小海:书写人生第二回——《新工人文学》第五期卷首语、编后记
1.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2020年1月,《新工人文学》已经刊出第五期,皮村工友们的作品也走出了国门。中国当代农民的写作,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照亮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因为文学,工友们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同他们聊国际文学。范雨素感慨,地球是个文化共同体。在《编后记》中,小海简单介绍了本期杂志中选编的工友们的作品,文章里有惊叹,有唏嘘,也有真诚的人和事。文艺批评今日特推送《新工人文学》第五期的卷首语及编后记,祝愿《新工人文学》在新的一年里浅底争渡,溅起更大的浪花!
本文将刊于《新工人文学》第5期,感谢《新工人文学》编辑部授权文艺批评发表!
《新工人文学》
第五期
卷 首 语
书写人生第二回
范雨素
马上,就是2020年。
我每一次看到一串数字时,总会想起一阙词,一首诗。
比如,当我看到1991、2002这两个数字时,想到了有限循环的小数,想到了回文诗,想到了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武汉归元寺元归汉武,想到宇宙里无限循环轮回的永动机。
当我看到2020时,我想到了100年前的1919,想到了古诗,“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想到了人间第二春,想到了宋词的叠韵,“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过去的一年,倏忽一瞬。但如夏日感受蝉鸣,也发生了好多让人不能忘的事情。
《新工人文学》第一期
2019年5月1日
我们当代农民的写作,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照亮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因为文学,我们文学小组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都正面讴歌我们的文学作品。
我和来自全世界的国际友人聊国际文学。
加拿大的李彦老师说,因为我们文学小组的文学作品,她作为华裔感到扬眉吐气。她看到这些年,我们好多作家的文学作品,写男人就是在卖假证,写女人就是在卖淫。她觉得这样的文学作品让她在加拿大也难为情。
我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章毅诚聊天,聊起了钱钟书的《围城》。我说,我不喜钱钟书,他把家国看得那么轻飘飘,说“日本人烧掉了好多子虚乌有的房子”。我对章毅诚讲起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个成语的出处。
讲完之后,我看章毅诚一脸平静地看着我。我问章毅诚,你知道?章毅诚点点头。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卖弄和无知。
章毅诚是一个来自美国的白人青年,他看着我的表情,使我明白,他比我懂得的中国古典文学多。
于是,我决定以后和人交谈时,把自己设置成“国际文学低配模式”。
后来,我和来自意大利的国际友人费德谈世界文学时,我们谈意大利的《木偶奇遇记》里的匹诺曹的长鼻子。我对费德说,我们中国的小孩,无论是村里的,还是城里的,基本上都知道《木偶奇遇记》这个故事。上至60岁,下至6岁,都听过这个故事。费德说,他喜欢看徐则臣的《北上》,和宁肯的《中关村笔记》。
地球是个文化共同体呀。
我还和费德聊起了《看不见的城市》里那个给忽必烈大帝讲故事的人。又聊起意大利童话里有一篇故事和安徒生的《野天鹅》大同小异。
来自荷兰的柯雷教授和来自美国的叶纹教授,多次来到我们的文学小组,还有南洋理工大学的丁珍珍老师,给我们上课,指导我们写作。
1919年,我们中国农民的形象,是《红高粱》,是《菊豆》,是愚昧,是贫弱。
白驹过隙,2020年了,我们中国农民的形象呢?按意大利学者费德的说法是,勤劳、智慧、善良……
第五届劳动者的诗与歌暨新工人乐团新专辑《从头越》首唱会
2019年9月1日 / 工友文学小组
100年,我们的国家跨越了别的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升级模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马上是2020年,真心地希望我们的《新工人文学》是“争渡,争渡”,在世界文学上溅起更大的水花。
2020年了,过去的日子是朱自清的《匆匆》,是焦虑恐惧,缺乏自信的,佝偻于时间的尘埃之中,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明天的日子呢,是2020年,是人生第二春,是我们的日子,可以变成一现的昙花,是我们《新工人文学》,更上一层楼。
编 后 记
小海
新一期的《新工人文学》能够顺利出刊,首先要特别感谢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师们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们的大力支持与友情资助。之前用皮村文学小组不多的资金维持了前四期的制作费用,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了众筹的方式。而参与编辑、校对、排版的其实也都是志愿者。在这样一个大多数沉默的人都在朝向物质看的大环境下,大家在这里,还在为一个共同的文学爱好无私的付出时间与精力,本来就是一件让人感动欣慰的事情。
《新工人文学》第三期
《新工人文学》第四期
在此真的也要表扬一下主编万华山,他付出得最多也最大。第一次听华山说要让我写这一期《新工人文学》的编后记,说实话,起初几天觉得压力挺大的。当我看完了所有入选的作品,倍感压力的心慢慢就被荡漾融化开了。文章里有惊叹,有唏嘘,有真诚的人和事,好几篇我读着读着就喉头哽咽,眼泪模糊。
北京今年的十二月多雪,尽管多雪也是个暖冬。地上的雪没几天就全部化了。在冬日明媚的暖阳里读着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职业的作者发来的作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门外屋檐下就是噼里啪啦雪化后的滴水声,和这些真挚热情的文字一样,洗涤着我的生活跟灵魂。
说回到这一期的作品上来。范雨素大姐的卷首语依然是正能量满满,像铿锵的号角一样,鼓舞大家在新的二零年代继续齐力前行,大家为新工人的文学事业添砖加瓦,开创新的局面。
小说部分精彩纷呈。智啊威写的《去羊庄捉鹤》读来令人酣畅淋漓。也许是因为同是豫东人的缘故,很多俗语哩话一下将我带回到打工之前的故乡时光。文章也极富寓言性,以看似真实为底色的语言风格及荒诞夸张的故事发展为线,炮制出一张反乌托邦式虚假与悲剧的众生画像。小说的结尾处像一个炸弹,在沉默的瞬间炸开,给人留下无尽的反思。
小说《一根筋》作者孙文斌老师是来自黑龙江的六零后。文章选取的是大家上个世纪比较熟悉的林场题材,主人翁于永生是大家眼中的“一根筋”,文章描写了他在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生活遭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的正直和善良在别人看来是傻,但在他的世界里正直与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到底是同时代的人病了,还是于永生傻了,真的是一根筋?想必大家看了文章心中自有答案。
《变心的丈夫》是一篇微小说,作者用简短的文字,勾勒出了工地民工的朴实情感,对家人的挂念与付出。中年人的生活是极其辛苦的,而家是让自己支撑下去的原动力。谁都不愿生活破碎,破碎之后只会是更大更多的破碎。唯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是幸福生活的粘合剂。
《杏春》里的故事发生在大别山腹地。那是一个唱民歌和吃饭差不多一样重要的地方。人们的劳动生活因民歌而丰富,可也有因民歌而遭难的。小说主角杏春就是这样一个人。年轻时的遭遇让她颇为难堪。在农村吐沫星子都能埋了人,那些风言风语给杏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呼吁乡村文化振兴的的新时代下,杏春再踏民歌之路,故事发展如何?大家一看便知。
“联讯工业区地处雨石街西北角,周围是一片参差不齐的城中村。”对,这是工业区和城中村间发生的故事,也是小说《风和日丽》的开头。故事里小英的故事想必在工厂打工的工人都不会陌生。她的勤劳、坚韧和努力终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冰冷和劫难。那种漂泊的疲倦与强大恶劣的工作强度甚至失败的婚姻她都并没有害怕。可留守儿童及对父母身体的担忧成了她的心病。她最后离开了深圳,回到家乡,在家的生活如何?像她这样的故事在乡村可能真的不在少数。
非虚构栏目选取的文章可谓发人深省。《山中鼠患》作者胡卉竟是一个九零后,写得相当成熟。将一部分进城“下海”的女工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农村的惨象与变迁,以鼠相和人相交织着铺展的手法,不禁让人质疑这是地狱还是人间?
《无腿乐哥》写的是一个因工伤事故而失去双腿的工人,在经历了流泪、绝望、讨工伤费又被骗之后,还是选择勇敢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乐哥利用当下流行的快手,找回生活的自信。让突然“矮”下去的人生,重又站立起来。
《阿婆之患》作者苏木清清大姐以沉着冷静又不失温情观察者的眼光刻画出了阿婆的一生。记得读到一半我就忽地想到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至文章末尾处还真的看到了这句话。或许这也正是文章中的一种意义吧。人们都在为生活奔忙,以至于有时都忽略了对亲人的感受。反思与再反思是我们保持人性之善的必修课。
杂志选取的几篇散文各有特色。《触摸死亡的一天》读起来有劫后余生的感觉。“病来如山倒,病后如抽丝。”让人更懂得健康的重要性,珍惜生命。《父亲和他的土木工具》一文是很特别的一篇散文。作者从介绍他父亲是广东九连山乡村里的木工,又接着介绍父亲曾用过的各种工具,逐一写到工具的功能作用。像是写出了人和物相辅相成的独特家族史。《一棵枣树的故事》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记得我第一次是在深夜躺在被窝里看到,本来十一点多了,天很冷,可我又饿得不行。不得不下床拿几片面包吃着接着看。好几个动情处,眼眶里都有泪水涌出。《母亲的香椿腌菜》是作者回忆自己在重庆巫山乡下母亲做腌菜的故事。时过境迁,虽已是物是人非,可那份记忆深处的可贵情感永远是无法磨灭的。
新工人口述史,这期刊登的是文学小组成员李文丽大姐的故事,写自己怎样从一个普通乡村媳妇到进城务工再到成为有女性自觉意识的新工人的蜕变史,是不断的学习让她找到了自我价值。
诗歌板块,一直都是文学爱好者比较踊跃投稿的领地。自然来稿也是相当多的。可能是因为诗歌对于打工者来说,没那么费时间吧,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情感。王田喜大哥的《钢筋工》很有力度,“钢筋的种子/一经你汗水浇灌便蒸蒸日上/梦幻般拔节/生活的高度。”
《每一度电,都有祖国的光明》,是在南方供电所上班的白炳安大哥写的。那份对电的情感也只有天天陪伴才能真实的生出,“把黑暗扭转成光明/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含有光明的未来。”
冉乔峰曾是南方工厂诗人,写得犀利又准确。我们都曾有这打工的相似经历,所以在我看来,他诗里的表达格外令人熟悉、疼痛。这次选的两首诗都写的是车间生活。我们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面朝机器,青春枯萎。
《我总是写不好我的故乡》,是甘肃的农民何水明大哥写的。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乡收种。初次读来眼前一亮,他以深情的笔触探索农村的凋敝与荒芜。她写到母亲,“这一日日的时光/终于把母亲的身子/压弯成了/我眼中/再也拉不直的/一张/弓”,是啊,多少个日子过去,多少母亲,不正是这样被压弯成一张再也伸不直的弓。
《火车,火车,春运的火车》,是池沫树大哥发来七首组诗里边的其中一首,写得深刻又生动。选这首长诗是因为春节将近,大部分打工者都要订票抢票坐火车回家。坐火车的经历也是我们过年的重要部分。由于诗歌板块字数有限,其余六首没有收录。以后会找机会慢慢发出来。池兄还发来一个两千字的诗评,《利子:乡村女性的人生哲学》,利子的诗歌也写得非常棒,期待以后也能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徐良园大哥的《老同学,在皮村等等我》,是九月份苑长武老师来皮村邀大家相聚,徐大哥没有赶来,写了一首有关友谊的诗。
《新工人文学》第二期
封面人物:徐良园
《流水依然是对时间最好的解释》,羊白兄语言简练又带着满满诗意。“我们安顿不了世界/只好安顿好家庭、孩子、牛羊/所有的落叶/都被北方安顿下来。”
《乳名》组诗系列像是一个游子对故乡、亲人与土地的的思念与倾诉,寥寥数笔,深情无限。
《老虎嶺的天空是天然牧场》组诗是铁路工作者程向阳发来的,自然风物和内心细腻的情感像是被一枚小小别针穿起,扎出乌云的黑也扎出彩虹的艳。
《天井》诗里有诗,井中有井。所指为何,诸君自取。
这一期的文学讲座是摘录了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亚非学院暨德国海德堡大学在读博士费德最近在皮村文学小组分享的一次讲稿。主题是讲意大利工人文学的背景、题材与风格。无论是西方工人还是东方工人都面临着面包与玫瑰的取舍问题。讲到在2017年《国际》期刊对《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的报道及影响。无论是意大利还是中国都在通过文学去重新肯定工人阶级的共同历史和诉求。费德分析了意大利新工人文学的特点,具体还讲了意大利一篇文章《108米》,“表现了黄金与钱币的幻影奴役了无数代人”。还有他翻译的那段“学者和评论家花了几百年试图解读莎士比亚的秘密。只要星期五晚上到某个工人酒馆去就没什么秘密了。骄傲、恐惧、仇怨、嫉妒。某个英国连锁酒馆中桌案与厕所之间,是你们的哲学所无法想象的。”讽刺非常之强烈。给我们提供很多新的思维,期待大家看看这篇讲座内容的完整版。
新工人戏剧,是我们新工人剧团几位成员11月23日和24日连续两天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演的非虚构戏剧。刊登了我们的原剧本和导演阐释。这一期的剧本导演是球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和音乐导演许多一起带大家排练了这个戏剧。我们六个演员来自不同地方,做着不同工作。为了爱好聚在一起,排练了这一届参加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剧目《我们2s·劳动交流市场》。演出后反响很棒,听到了很多陌生观众的肯定和鼓励。记得有个观众观看后分享说:“这是最该走出国门的一部戏剧,这才是工人真实的生命面貌,新工人的牌子在这个剧场上,今天真的算是立起来了。”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表演者演的就是自己的经历,说的就是自己曾说的话。我们不愿再继续沉默,关于劳动,劳动者有话说。
新工人掠影,是来自大凉山的呼唤。也是我们这一期杂志的封面图。志愿者苑长武老师,是一位长白山脚下的退休教师。几年前来到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当老师。带学生们读诗歌参加过几届打工春晚,他也是皮村文学小组的成员。最近连续三年去黔东南和四川大凉山支教。听苑老师说他刚过去那会儿水土不服,身上都过敏。最后是孩子们淳朴真挚的清澈眼神让他坚持留了下来。几篇大凉山孩子写的作文,也是让我触动流泪最多的文章,仿佛不在一个时代,可又都是真实发生在当下的故事。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大家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呵护,需要更多像苑老师这样的志愿者老师走近他们,引领教导她们。他们太苦了,她们太难了,相信他们和她们的作文也能触动你们的灵魂。无论城市还是偏远山区,愿每个儿童都能平等受到教育。
左上:彝族孩子们
左下:北京某打工子弟学校彝族班师生
右下:苑长武老师和热轧、邱杰在某村口合影
法律栏目依然是子津费心推荐。公司可以随意解聘员工吗?这是每一个工人都需要知道的事情。感兴趣有需要的可以了解一下。
好书推荐选择了冯同庆老师《南方南方》写深圳特区的打工故事。诗意的语言写残酷的现实,故事也很有寓言性。建议大家看看。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刘畅副教授刚出版的《诗歌为道——关于“打工诗人”的社会学研究》是最近几年关于打工诗歌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打工诗歌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工人诗歌的社会学意义,喜欢工人诗歌的朋友建议好好读读,肯定受益匪浅。《孽子》是作家白先勇写的一篇同性恋题材的长篇小说。还有几本西方的好书,大家可以凭着喜好,各自选取。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写了四千多字,恐怕字数是又要超了。最后长话短说。感谢每一个对新工人文学支持的老师们,谢谢一直为新工人文学默默奉献的校对、排版、封面设计的志愿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愿我们的文学之树蓬勃成长,丰茂春秋。
小海
2019年12月19日于尹各庄同心互惠店
本文将刊于《新工人文学》2020年第五期
新工人文学
文学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
主编:范雨素
执行主编:万华山、小海
编辑部主任:付秋云
编辑:许多、郭福来、金红阳、徐良园、李若、易静、苑伟、王春玉
编委会成员:刘忱、李云雷、师力斌、王德志、鲁太光、西元、张慧瑜、袁凌、孟登迎、郭春林
志愿者编辑:汪子津、刘薇薇、范庆奇、何小新、张少璞、刘雨嘉、刘一然、苏鹏程
封面“新工人文学”为师力斌书法作品
封面人物:苑长伟和孩子们
封面设计:王倩、万华山、小华
承办单位:北京工友之家&皮村文学小组
地址: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友之家
投稿邮箱: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特别声明:
本刊属内部刊物,仅供学习交流,不对外销售,如需转载请联系。
2020/01/01
目 录
卷首语
001|书写人生第二回
小说
001|去羊庄捉鹤
008|一根筋
016|变心的丈夫
018|杏春
023|风和日丽
非虚构
033|山中鼠患
041|无腿乐哥
046|阿婆之患
散文
056|触摸死亡的一天
060|父亲和他的土木工具
070|一棵枣树的故事
075|母亲的香椿腌菜
新工人口述史
079|一个农村妇女的蜕变
诗歌
083|钢筋工(外一首)
084|每一度电,都有祖国的光明(组诗)
086|面朝机器(外一首)
087|我总是写不好我的故乡(外一首)
089|火车,火车,春运的火车
092|老同学,皮村等等我
094|流水依然是对时间最好的解释(外三首)
096|乳名(外三首)
097|老虎嶺的天空是天然牧场(组诗)
100|天井
新工人戏剧
104|《我们2s·劳动交流市场》观前指南/导演阐释 ——献给工作不开心的人
136|《我们2s•劳动交流市场》:劳动真的光荣吗?
文学讲座
138|史诗般的写作:意大利工人文学的背景、题材与风格
法律栏目
152|公司可以随意解聘员工吗?
153|好书推荐
新工人掠影
156|大凉山的呼唤
169|编后记
新工人戏剧
我们 2s·劳动交流市场
新工人艺术团x辛苦之王小组
演员: 胡小海、梁晨伊、小静、游历、戴陌、叶福智
叙述者: 全体演员+万华山、小刘、球菌、李大姐
剧本/导演:球菌
配乐/制作人:许多
美术总监:戴陌
协力:文慧、赵英茹、ida、颜坤
摄影:吴静、悦悦
《我们 2s·劳动交流市场》序章:劳动的疑问
《我们 2s·劳动交流市场》第一章:劳动履历
《我们 2s·劳动交流市场》第二章:劳动反思
《我们 2s·劳动交流市场》第三章:劳动再出发
《我们 2s·劳动交流市场》终章 / 尾声:光荣劳动
《新工人文学》公众号
“皮村工友”公众号
范雨素、万华山主编欢迎大家投稿
邮箱: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您的稿件会被我们看到!谢谢大家支持!
电子版请联系编辑部主任小付的微信:fu52031
或主编万华山的微信:wanhuashan1126
或者发邮箱:1060835568@qq.com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 | 陶令篱边色
图源 | 网络